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在台灣的發展已經有十餘年,探討也實踐了政府、營利事業、非營利組織以及個人對社會之應有的責任,以及應作出之貢獻。CSR根源於1995年,聯合國秘書長召開之世界社會發展領袖會議,所提出「社會規則」、「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之構想,2000年「聯合國全球盟約」號召全球企業遵守「人權」、「勞工權益」、「環境保護」與「反腐敗」等4議題之10項基本原則,並得到了世界50大公司代表的支持。此後有依據國際勞工組織條例所建立之國際性社會責任標準「社會責任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SA8000)8大領域,以及「OECD多國企業指導綱領」之10項指導原則,而各國證券交易所自發性地將CSR作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之綱領,並各自公布各國CSR各領域之典範個案,則進一步將CSR升級為企業經營良莠與是否可投資之重要考量。然而台灣企業經營者對於CSR的主流思考,常在於「做好事」、「做慈善」,即使是大型製造業或金融業者,「做慈善以滿足CSR」是各家公司年報中常見的理解,這樣當然也甚美好。
社會企業(Social Business;Social Enterprise)則是當代更創新的思維,強調以嶄新的商業模式,為較不具消費實力的客戶生產滿足其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企業也能夠以此獲利,而不僅僅是「做好事」或「做慈善」,國際間已經有不少企業努力實踐,為新興市場金字塔底層的客戶研發、製造其消費得起的產品(與服務)。目前最先驅的見解是:社會企業應該試圖消弭一部分的社會(社群)問題,例如該社會(社群)一部分的貧窮;社會企業要能尋求永續經營,也就是經營社會企業不應賠錢。至於商業模式創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則常被引用為達成上述見解的重要途徑。
瑞傳科技秉持創辦瑞傳之理念「世人共享高科技之美好,科技服務平民化、精緻化、創新化」,倡議組織社會企業樞紐(Social Business Hub;SBH):
集合眾家廠商的能力與意願,學習並實踐大中華版的當代社會企業。
以了解各家廠商之核心競爭力開始,尋找多樣且美好的可能性。
各自或共同提出廠商所知的某社群應被改善的貧窮(例如偏鄉的孩童教育落差),或是未被滿足的服務。(例如某老者群聚社區之安全維護物聯網感知層與傳輸網建置)
與各家先進企業共享相同願景共組社會企業以此營利並服務人群
「教育」為瑞傳科技過去企業社會責任之主軸,我們已有些許經驗。我們真誠的希望與各家先進廠商,共同探索並實踐當代社會企業!讓我們一起為社會企業樞紐努力!
To provide the best experiences,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technologies like cookies to store and/or access device information. Consenting to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allow us and our partners to process personal data such as browsing behavior or unique IDs on this site and show (non-) personalized ads. Not consenting or withdrawing consent, may adversely affect certai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Click below to consent to the above or make granular choices. Your choices will be applied to this site only. You can change your settings at any time, including withdrawing your consent, by using the toggles on the Cookie Policy, or by clicking on the manage consent button at the bottom of the screen.